跳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跳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消息】纺织高校科研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发布时间:2020-12-25 17:31:23 阅读: 来源:跳绳厂家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提速的关键还在于:完善科研开发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其中包括强化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的科技推介能力;不断完善科研投资体系包括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创造企业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

众所周知,高校一直是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然而,2005年,一份教育部安排的研究课题报告显示,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虽然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达6000~8000项,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多方着手解决制约问题

在对纺织业内知名高校采访后,记者发现,纺织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滞后的现状,是与我国纺织业缺乏人才、科研力量薄弱乃至科研开发环境不良和体制不完善密不可分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市场的更加完善、商业环境更加规范乃至企业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调整科研投入比例。目前,国家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投入相对较大,但这些项目完成以后,缺乏进一步的开发,而企业尚不具备承担高科技风险能力,较难承担高新技术成果的中试开发,各地的产学研支持经费也是有限的。据了解,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目前比例则为1110。可见,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是致使学校的一批批很有质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缺少后续的再投入而不得不束之高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弱化项目、进款、论文、获奖的传统考核标准。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传统考核项目办法并不考虑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个别科研人员为求项目、论文、获奖,将一些短期内无法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项目仓促结题,很少去认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施细节,造成研究出的成果找不到、也不敢冒险寻求转化出路。个别高校科研成果纸上谈兵的现实也会影响到风险投资者的心态。

三是尽快完善校企合作中的相关法规,增强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感。校企合作是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但一些从事过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认为企业与高校合作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硬伤”。与高校相比,企业更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性,不愿支付技术使用费和研发费。有的企业甚至通过向教师个人投资的非常手段获取关键技术,由企业组织低层次技术人员进行所谓的研发以减少成本。

在谈到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如何加快纺织行业科技转化步伐时,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王国和认为:“在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的同时,也应把竞争机制引入科研院所,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风险共担。”

评价机制 需要转变

“现在评职称,主要是看基础研究成果,看发表了多少论文、获了多少奖。但对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却没有引入考评体系。这让教师怎么有积极性?”天津工业大学一位教授如是说。

必须改变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才能推动他们更加重视科研与社会、经济的结合。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但是,用什么来推动高校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呢?“关键是国家相关部门应改变对高校的评价机制,如果在对高校的评价考核、资源分配中增设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成就等条款,高校内部导向机制自然会随之变化。”这位教授建议。

而且一些高校科技工作者认为,正确衡量科技成果,就是要以科学的学术规范来认识、评价科技成果。这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造就高素质科技人员并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通常分为基础研究与开发和应用研究与开发,它们的性质、特点、功能是截然不同的,因而它们的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不能相互混淆,否则,有碍科技人员的潜心研究开发,也有碍于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些高校科研工作者认为,不能表面化地、绝对地以鉴定和获奖为唯一依据评价科技成果,而应以成果自身内在的科技含量在接受社会检验中所得到的承认与重视为依据,其中同行专家(不仅仅是鉴定委员、评奖委员)的评语、应用率及成果转化率更能客观地评价成果。

“既重视成果申报立项与发表,又重视成果的应用率、转化率。”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张兴祥认为,应鼓励科技研发人员既把关注点放在科学创新及通过鉴定获专利、获奖上,也放在极大提高应用率、转化率上,并应以此作为衡量科技人员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校科研 不能闭门造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提出“横向课题”,邀请高校科研攻关;二是校企合作研究课题;三是高校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由企业购买使用。其中,第三种方式比较普遍,不过这种成果大多还只是“半成品”,很难立即产业化。

无论哪种转化方式,都需要高校科研人员走出去,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企业需求。

记者采访过程中,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结合让人印象深刻。东华大学的一项“数字化簇绒地毯织机系列成套装备”项目,科研人员在2003年经过长期论证,发现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开始研发样机。样机研发过程中,在东华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地毯装备研究中心”。样机研发成功后,地毯装备研究中心组织中试。中试成功后,再由企业负责产业化。整个过程,科研人员都是在实验室、市场、企业之间往来,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最终这一项目不但成功产业化,而且产生了集群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企业获得了效益,又反哺了项目产品进一步创新。

“数字化经编装备和产业化”项目,由江南大学经编研究中心完成。该中心完全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每天上下课都要打卡,按月发放工资,每月除工资外还有其他补助,年底还会根据绩效发放奖金。而且,所有教师出差费用全部报销,所有项目经费由中心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使得中心运作更加科学、效率更高,更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江南大学经编研究中心主任蒋高明认为,正是这样一支管理严格、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高学历科研队伍,在数字化经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产业化推广。

我国纺织业发展到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的力量;纺织企业走到今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盼望以高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只有科技在纺织领域的突出表现,才能带来纺织业的腾飞和长足发展。鉴于此,为了纺织业明天的腾飞,挖掘科技成果、善用科技成果、珍惜科技成果。

呼和浩特治荨麻疹去那个医院好

石阡白癜风医院

成安牛皮癣医院